长生者在求道
作者:煮茶叶 | 分类: | 字数:57.7万
本书由华夏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九十四章 圣女国主求见大乾皇帝陛下
第95章 圣女国主求见大乾皇帝陛下
东海强国,圣女国国主来朝拜大乾皇帝陛下。
这个消息在大乾朝廷的刻意宣传下,在极短时间内就传遍了全国。
并成为近段时间以来,除了北伐,最热门的话题。
大乾大需要这样的好消息了。
今年北方的匈奴突然来袭,曾一度打到了大乾境内。
若不是镇北王殊死抗争,并以牺牲自己为代价,将匈奴人赶到雁门关外。
此刻说不清会是什么局势,上京被匈奴围困都有可能。
即使是此刻,匈奴也依然没有退去,而是在雁门关外虎视眈眈。
整个大乾,从官员到百姓,都被一股阴影笼罩,所有人都很压抑。
就在大乾最为困难的时候,圣女国来了!
再没有什么,比番邦来朝,更能彰显一个国家地位与威望。
最重要的是,这消息能带来信心,提振士气。
而且,圣女国来的还不是一般人,来的是他们的国主!
一国之君不远万里,跋山涉水,来大乾朝拜,这是最高级别的礼仪。
代表圣女国对大乾的尊重!
所以,大乾朝廷同样以最高规格的仪式接待了圣女国一行人。
此时此刻,成守孟走在鲜花铺就的道路上,心神有些恍惚。
自他来上京之后,走到哪里都有人预先铺设好一条鲜花大道。
来上京三天了,他的鞋子连路都没碰到过,出行,都是踩着鲜花走的。
各位读者千万不要觉得夸张。
传说唐朝时,着名的佛学家,鉴真大师东渡日本的时候,小日本为了表示对他的尊重。
在他的前路上洒满了花瓣,在到达日本奈良县之前,他的脚真的就没有碰到过泥巴。
其实成守孟非常不习惯被人这么礼遇,他只是个泥腿子。
若不是身份在这里摆着,他更愿意光着脚,踩在泥巴路上。
现在,他就要去觐见大乾的皇帝陛下了。
本来在他刚到上京城那天,皇帝就应该接见他的,不过皇帝那天刚好到田间地头,查看各地秋收情况。
顺便与民同乐,共同分享丰收的喜悦。
所以只能让国主暂时等待了,为了表示歉意,皇帝陛下还将自己最好的一副由玉石雕琢的江山万里图送给圣女国国主。
嗯,上述的是官府宣传的内容。
送江山万里图肯定是真的,至于皇帝是不是真的去与民同乐了,这种事鬼才知道。
反正那几个幸运的与皇帝一起秋收的百姓,很肯定的站出来说过,这些都是真的!
言归正传。
成守孟走过高耸巍峨的前清门,走过广阔威严的华容道,走过幽深寂静的百花园。
终于见到了大乾的皇帝陛下。
放眼整个世界,这位大乾皇帝也是一等一的人物,至少,他的地位少有人及。
脑海中闪过理藩院官员教授他的礼仪,他快步走到皇帝身前,单膝下跪道:
“臣,拜见上国皇帝陛下!”
这三天他也不是白白等待的,每天都有人来教授他各种礼仪,搞的他烦不胜烦。
他甚至怀疑,皇帝要凉他三天,就是想要他多学点礼仪,以免正式见面的时候出洋相。
对于这些礼仪,他其实不反感。
但王后等人就不行了,这大乾实在太嚣张了。居然敢让她们的圣王下跪,这还得了。
如果是在东海,单凭这一条,就足以让圣女国民沸腾,然后发起国战!
即使是远在大乾,王后她们都差点当场发飙,把理藩院的礼仪官宰了。
成守孟废了好大功夫,才将王后及众侍卫安抚下来。
所以,这次觐见,成守孟也不敢带着王后和侍卫,而是独自来。
他担心王后她们会发疯,把大乾皇帝咔嚓了,那就完蛋了。
皇帝在座位上坦然接受了圣女国国主的朝拜,他废了这么多功夫,要的就是这一拜!
不过,皇帝也没有让成守孟跪太久。
成守孟话音刚落,皇帝就笑着从龙椅上下来,亲自将成守孟扶起来。
“国主客气了,你我两国本为友好盟国,何必对我行此大礼。”
成守孟闻言,心中嘀咕,谁跟你友好盟国,在这之前,你大乾听说过东方有个圣女国吗?
其实成守孟不知道的是,大乾还真听说过。
大乾收藏有一本东海诸国录,详细记录了东海各国的风土人情和综合实力。
这圣女国就是东海第一梯队的国家,综合实力很强。
所以大乾才会这么重视,如果是一般小国,你看皇帝会不会多看一眼。
估计大概率会像对待叫花子一样,随便送点礼品就打发了。
仪式走完,之后就是愉快的宴会时间。
皇帝与成守孟交杯换盏,喝的尽兴,聊的开心。
底下人纷纷上前恭维,皇帝心情好,来者不拒,统统接下来。
此时,王后领着五位大宗师护卫,坐在成守孟身边不远处。
有一搭没一搭的喝着小酒,对于来敬酒的官员,统统不理不睬。
一句不胜酒力,就将所有官员打发了。
‘你自己不正喝着嘛,没看出来哪里不胜酒力啊。’
其他官员也不好说什么,虽然明知道她是在敷衍,而且敷衍的很没诚意。
可这人是王后啊,即使是东海小国,可那也是王后,不能得罪的。
至于她身边的护卫,一直冷着脸,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表情,搞的谁也不敢上前搭话。
而且,她们身上还时不时冒出大宗师的气势。
这就更让官员害怕了。
渐渐的,王后跟护卫们,就成为宴会中另类,只顾自己喝酒,不与其他人交流。
这一幕,被皇帝看在眼中,他同情的拍了拍成守孟说道:
“国主受苦了。”
在他看来,家有如此悍妻,哪里还有机会体会人间美事,这难道不够惨吗。
成守孟看着皇帝,一脸的疑惑。
他哪里苦了,这酒明明是甜的啊。
不过他没有在这种事情上纠结,而是直接开口,问起此行的主要目的。
“请问陛下,金科状元,石生在哪里?”
皇帝一脸疑惑的看着成守孟,不明白他为什么突然就问起石生,难道你们认识吗?
这么想着,皇帝就轻声问道:
“你认识石生?”
成守孟闻言摇了摇头,笑着说道:“这倒不是。”
“那你问他干什么?”
成守孟继续笑着道:“我自小仰慕大乾文化,对大乾的文人一向非常敬仰。”
“这几天在上京城听闻这一届的金科状元石生,才华横溢,文采斐然。”
“我心生仰慕,所以想见见这位大才子。”
这是他早就想好的借口。
本来,他大张旗鼓的来京城,还整天在京城晃悠,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吸引石生来见他。
可是,三天了,石生都没出现。
这让他非常奇怪,也一筹莫展。
因为他在京城人生地不熟,只能等石生自己来见他,他是很难找到石生的。
就在这时,他无意中听到一个消息,这届的金科状元竟然名叫石生,这让他非常意外。
然后找官员问过这位状元的信息之后。他终于确定,这个状元石生,就是他的师弟无疑。
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就想通过皇帝来找石生,皇帝作为大乾最大的地头蛇,想找一人简直不要太简单。
借口都想好了,就是仰慕大乾文化。
皇帝闻言也不疑有他,笑着说道:
“原来是这样,国主来的不巧啊,石生他随军北伐了。”
“不过国主不用担心,我们大乾的才子多如牛毛,眼下就有一位大才子。”
说道这里,皇帝示意身边的太监,也就是小顺子将徐尚书请过来。
这个徐尚书也是状元,而且还是大乾公认的大才子。
很快,这位牛毛才子就来到皇帝身边。
皇帝笑着对他说道:“徐爱卿,圣女国国主仰慕我大乾的文化,你是公认的大才子,这几天你就陪着国主吧。”
徐尚书躬身领命,而后走到成守孟身边向他敬酒。
此时,成守孟却一副心不在焉的模样,很敷衍的与徐尚书对饮。
徐尚书见状眉头紧皱,是你叫我过来的,现在又对我这种态度。
怎么滴,你是看不起我吗?
皇帝也很不开心,怎么回事,你说你仰慕大乾文化,我就把大乾最有名的才子叫过来陪你。
你咋还魂不守舍的样子,难道你不满意?
难道你说仰慕我大乾文化都是假的?
作为上国,皇帝也没藏着掖着,这么想就直接开口问道:
“国主怎么了,可是对我的安排不满意?”
成守孟闻言回过神,他看着身边的徐尚书一脸歉意,他也知道刚刚有些失态,冷落了人家。
刚想道歉,他脑海中突然灵光一闪,他想到一个正大光明去见石生的主意。
只见他先对徐尚书拱手道歉,而后又对皇帝说道:
“陛下恕罪,臣刚听闻北伐之事,有些失态了。”
“敢问陛下,北伐所为何事啊。”
皇帝恍然,原来你是因为这个失态啊。
皇帝对这个回答很满意,脸上重新出现笑容,他不在意的说道:
“也没什么,就是年初的时候,匈奴撕毁盟约,请全国之力,大举来犯我大乾。”
“不过他们已经被我们赶出雁门关,已经成不了什么气候了。”
成守猛闻言,疑惑的看了看皇帝
既然成不了气候,你们还把状元郎都抓壮丁送上前线?
这话成守孟只在心里想想,没有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