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火车司机
作者:四条腿的小白兔 | 分类: | 字数:412.4万
本书由华夏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867章 自己造,农夫亲自挂帅,刘海中的善
偷拍的高精度照片全部清洗出来,并且誊写出来,已经是两天后的事情了。
李爱国拿着“大眼睛v”的无线电近炸引信技术材料和图纸,却有点犯难了。
跟上次的爱国rpg火箭炮不同,电近炸引信是一种全新的事物,国内对于它的研究还处于最初级的理论阶段。
也就是说这玩意就算是拿到军工研究所内,也得从头开始研究,并且还有很大泄密的危险。
最关键的是近炸引信虽然技术要求不高,但是结构特别复杂。
李爱国粗略计算了下,至少需要十二家研究所相互配合,才能造出样品来。
与其把这玩意交给军工研究所,还不如自己造出来。
轧钢厂的工作室因为保密等级太低,没有办法派上用场。
咱不是还有气象站物资筹备处嘛。
打定主意后,李爱国敲开了农夫办公室的门,把自己的想法讲了一遍。
“老师,我研究了相关的技术文件,了解了相关的工艺要求,虽然时间有限,个人能力也有所不足,没有了解透澈,但是我相信由咱们来制造近炸引信比直接交给七部要更合适。”
李爱国用了一个比较委婉的说法。
农夫笑了:“小滑头,你直接说咱们军工所的保密比较松懈不就是了。”
李爱国整了整脸色:“不是,不是,我是真觉得咱们气象局更适合这种复杂设备的统筹生产工作,在客观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能够更好的利用手头上的资源。”
农夫点根烟,抽一口点点头,很显然,他也是这种看法。
李爱国继续汇报:“小美家当初研制近炸引信的时候,跟小欧联合,集合了二十多家研究所,一百多家工厂。咱们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不过有了这份技术文件,咱们能以气象站为依托,采取代工的方式来研制近炸引信。”
“代工?”农夫诧异。
李爱国解释:“跟上次制造芯片所需要的材料一样,咱们可以派人把零件的技术文件交给各大军工厂,由他们进行生产。生产完毕后,技术文件回收,相关的生产人员进行保密教育。”
农夫对李爱国的思想觉悟很满意:“你说得对。求人不如求己,要把任何泄密的苗子按死在萌芽状态,爱国,你的思想觉悟很高啊。”
“老师,这是您和气象站打下了基础,我才能在这基础上作出一点小小的成绩。”
李爱国谦逊了一句,继续说道。
“恰好我曾经在前门机务段工作室的时候,研究过相关材料,自学了一下。
我相信依靠咱们气象站的能力,足以把近炸引信的样品制造出来。”
农夫对李爱国积极进取的态度很满意,点点头:“说说困难”
“主要的困难有两个,一个是需要用到微型电池。
目前这电池咱们国内基本没有,技术材料上也不齐全,生产难度也比较大,需要相关的实验室加紧攻关。”
农夫不清楚国内电池发展的情况,摇动了电话,打了一通。
挂掉电话后,农夫点头:“国内电池研究技术水平最高的研究所就是一机部化学电源研究所了。
这个任务可以交给他们。这个面子我还是有的,再说这也是为国家做贡献嘛。”
“另一个就是装配工艺。我研究过了,近炸引信的体积跟一瓶北冰洋差不多,里面需要安装三十多个部件,还得保证这些部件在炮弹出镗,在高温、高压、高震荡的情况下稳定工作。这必然需要优良的装配工艺。”
农夫乐了:“巧了,咱们物资处的第二小组专门从事间谍设备的制造,他们曾经制造出一根伪装成钢笔的窃听器,装配工艺可以算得上一流了,正好把他们调给你。”
李爱国一拍大腿:“那太好了。”
农夫拍板:“这件事,你放手去干,需要什么,由我这个老家伙来帮你找。”
然后想了想,直接开始安排具体的工作:“这样,红星计算所那边的工作,你先交给别人,我以进行保密教育的名义,把你调到气象局来参加培训。”
李爱国点头:“这样我就能全力研制近炸引信了。”
农夫抖了抖文件:“这个东西,由你亲自牵头,我让舒主任配合你,尽快把它弄出来。”
李爱国摇头:“老师,帅还得您来挂,我干具体的工作就行了。说实话,要是没有气象站,没有您支持,就算有了图纸,也不可能造出来。”
李爱国倒不是推辞。
图纸是气象局配合下拿到的,生产制造全靠气象局,由农夫来亲自挂帅,也是合情合理。
另外,李爱国也有给老师送一份厚礼的想法。
农夫在特殊战线工作了一辈子,立过无数大功,但是还从来没有在军工研究方面取得重大成绩。
果然。
农夫一听这个,也来了兴致:“当年组织上分配工作的时候,老陈那憨货还嘲笑我,说我以后从事的工作是鸡鸣狗盗,他是大科学家,掌管大国军工。
第867章 自己造,农夫亲自挂帅,刘海中的善
这次咱们气象站,把近炸引信搞出来,就让那憨货瞧瞧,鸡鸣狗盗也有插手大国军工的一天。”
老陈应该是负责军工生产的七机部部长了。对于这些大佬的事儿,李爱国惹不起啊,惹不起,只能笑笑。
农夫明显对李爱国的提议很满意,也不藏着掖着了,笑着说道:“爱国,你是我的学生,有我这个老师亲自顶着,这种国之重器的研制工作,谁敢不支持,你找我。”
这话的意思很明显,你就放手去干,出了事由老师担着。
李爱国也不扭捏了,点头道:“我先谢谢老师了,您看这样吧,您当项目组的组长,给我个副组长?”
农夫也是这心思:“也行,就这么决定了。”
农夫今天特别的高兴,开心不已。
这年月师生之间的关系很亲密,老师就跟父母一样,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
当然,反过来,学生也该帮助师傅。
这也是农夫接受李爱国好意的根本原因。
他们现在已经不是上下级关系了,而是真正的师生关系。
农夫从抽屉里摸出一包烟,给李爱国递了根,自己也点上一根:“别告诉你师娘啊。”
他抽口烟,身体后仰靠在椅子上:“除了筹备处的技术员们,你还需要什么人配合?”
李爱国想了下,说道:“最好能把猫组长派给我,我是这样想的,由猫组长亲自去外地监督相关配件的生产工作,同时还负责押送工作。”
“嗯,你说的有道理。”
作为气象站的一把手,农夫对下属人员特别了解:“老猫本来要派到南方的,就让他先缓一缓,我现在把他通知过来。”
“谢谢老师,我等会亲自跟猫组长谈就行了。”
“那就这么决定了。”
农夫将烟头按灭在烟灰缸里,抓起电话打了个几个电话,安排好了后续的工作。
****
李爱国回到办公室的时候,舒主任已经接到了农夫的电话。
她还是第一次参与到这种事情中,显得有点激动,不过没有表露出来。
“爱国,咱们这次到底要进行什么项目?怎么连农夫都亲自出面了。”
李爱国没有回答她的问题,拿起文件:“舒大姐,麻烦你通知物资处的同志开会。”
“我马上去。”
气象站跟一般单位相比较,优点就在这里,理解的任务要执行,不理解的任务更要执行。
片刻功夫之后,物资处三个小组,几十个技术人员和行政人员齐聚小会议室。
李爱国走进会议室,见大家伙都抬头看向他,将手里的文件扬了扬:“站里面研究决定,开展一个新的军工装备项目,由农夫担任组长,我本人担任副组长,现在还有十五个名额。”
李爱国并没有介绍项目,简单开场白后,直接开始安排工作。
“老楚,你是军工厂出身的老技术员了,主要负责设计研究工作。”
被李爱国点了名,一组组长楚执激动的站起身。
这次的项目可是由农夫亲自担任组长。
上次农夫亲自插手研究工作,还是在解放前造西瓜雷。
能够在农夫的领导下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光荣。
“保证完成任务。”
李爱国接着点名:“二组组长俞志学,你负责装配工作。”
“是!”俞志学站起身。
“三组的程芳,你跟猫组长一起负责外围支援工作。”
“是!”
有了农夫这个金字招牌,技术员们踊跃报名参加。
李爱国见挑选得差不多了,开始安排改造工作:“现在还缺少三个技术员,负责配合我对设备进行本土化改造。这个工作难度比较高,有没有自告奋勇的?”
李爱国自始至终都没介绍到底要研制什么军工设备,现在听说要进行高难度任务,那些技术人员一下子有些犹豫了。
犹豫的原因也许有担忧、也许有不信任、也许是担心出差错,总之现场安静了下来。
这时候,一男一女两个年轻的技术员举起了手,同时开口:“李组长,我来干。”
李爱国认得两人,男的叫**,女的叫***。
**和***都是青大学的毕业生,已经结婚了,都在气象站工作,算是神仙眷侣。
同时两人都没要孩子,把精力全都扑在了工作上,是搞研究的好手。
李爱国见两人主动请缨,立马拍板:“好,就你们两个了,现在还有一个名额。”
话音刚落,角落里举起一根胳膊。
“李组长,我行吗?”
大家伙齐齐扭头看去,等看到举手的人,他们的神情都古怪起来了。
举手的人是物资处的大发明家——五级工程师,梁小明。
五级工程师在这年月要是放在工厂里,至少也能当个总工。
梁小明还是正牌大学毕业,在解放前曾担任过京城某研究所的研究员。
但是。
他在物资处乃至整个气象站却不太受待见。
没有别的原因,他的发明太奇葩了。
第867章 自己造,农夫亲自挂帅,刘海中的善
比如他进入气象站后,第一个发明——直肠胶囊。
这个装备光是名字就让人菊一紧。
它是专门为谍战人员隐藏工具武器而设计的装备。
具体来说,就是一枚硕大的胶囊。
胶囊里可以装小钳子、小锉刀、小螺丝刀这类迷你工具。
胶囊吞进肚子里,在这年月没有安检门,确实能躲过搜查。
唯一的问题就是吃进肚子里难,拉出来更难。
行动组的小刘作为实验品,在服用了胶囊后,一个星期也没能把胶囊弄出来。
没办法,只能送进了医院里。
费了一瓶子甘油,才算是保住了一条小命。
梁小明初战失利,却不懈怠,很快就再接再厉搞出了第二个发明——逃生皮鞋。
逃生皮鞋跟一般的皮鞋差不多,只是鞋底里装了绳索和挂钩。
可以让谍战人员在逃跑的时候,利用这些东西攀爬围墙。
结果五组的小刘穿着逃生皮鞋执行追捕任务,鞋底子掉了,不得不光着脚丫追赶嫌疑人。
在此之后,梁小明大发明家的称号就响遍了全站。
梁小明遭受重大信任危机,却没有丧失信心,一直想找到了重新证明自己的机会。
现在听到了这个项目,把他给激动坏了。
梁小明素来不认为自己的发明有什么问题,只是工艺达不到他的要求罢了。
当初要是气象站舍得重金使用pe塑料制作胶囊,绝对不会发生屙不下来的事情。
现在需要人改进军工设备,也不用他担心工艺问题。
再看看农夫亲自担任组长,副主任担任副组长,哪能不能明这项目肯定是投了重金。
再说了,李副组长这些年搞出来不少好东西,跟着他干,那还能差得了?
只是梁小明自持大发明家的面子,没好意思举手。
现在看到还剩下一个名额,再也顾不得矜持了。
李爱国见有人举手,抬头看去,吆喝,大发明家啊。
李爱国对于这种脑洞大开的发明家印象还是挺不错的。
只是这种人还是得敲打下,要不然搞出来的设备说不定会莫名其妙多出一双小翅膀,
“梁工啊,这次的项目中规中矩,没有什么有意思的地方。”
梁小明虽然脑洞有点多,也是老工程师了,哪能不明白李爱国意思。
“李副组长,您放心,工作上您指哪我打哪,绝对不乱来,事实上,我只是想给您打打下手。”
李爱国也清楚项目组里的都是年轻人,缺少一个老同志镇场面。
再说了,梁小明能独立搞出两样奇葩设备,工作能力还是一流的,这样的人只要老老实实,还是能用的。
李爱国笑着走过去,握住了梁小明的手:“有你这样的老将出马,咱们的项目要不了多久就能完成了。”
梁小明明白李爱国这是在给他抬轿子了,连忙激动起来:“谢谢,谢谢。”
农夫其实在外面已经站了有一会了。
他虽然是组长,但是已经决定了只做挂名组长,不干涉李爱国的工作。
见李爱国挑好了组员,这才迈步进来。
“现在项目组正式成立了,大家伙加把劲儿,只争朝夕!”
说完,他又伸手在李爱国的肩膀上拍了拍:“爱国,别丢老师的面子。”
这一出,让那些组员们神色各异。
农夫现在连装都不装了。
李爱国立正敬礼:“保证完成任务!”
****
傍晚。
李爱国带着一瓶老酒和一包生米来到老猫的单身宿舍里。
“猫组长,这次麻烦你了。”李爱国倒了一杯酒,递给老猫:“这次的任务太重要了,要不然我也不会求到你头上。”
老猫此时心中是有点不爽的。
李爱国在以前归他领导,后来在其他任务中,两人只是算是配合关系。
这次倒好,农夫亲自点名让他听从李爱国的领导。
老猫虽然毫不犹豫的答应,心中却憋着一股气。
现在见到李爱国亲自登门,紧绷的脸色瞬间松懈了。
“你啊,太小看我了。”老猫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爱国,只要对国家有利,我老猫就算是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
老猫心中的那股气是真的,现在的表态也真的。
人啊,就是这么一种复杂的动物。
现在因为一杯酒,两人之间的隔阂瞬间消融。
第二天一大早,老猫就带着李爱国的指令,带着四个气象员,开上嘎斯吉普车前往津城一机部化学电源研究所。
李爱国这边也把那些组员们集中在气象站后面的小院内,开始了研制计划。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因为李爱国一开始分工明确,还有系统给的图纸,项目的进展还算是顺利。
“李副组长,现在咱们需要制造一个外壳。”
一个星期后,来到气象站,梁小明就拿着一份新的图纸走了过来。
咱们国内主要的火炮,是54式,使用的是122毫米榴弹炮。
防空的主力55式高射炮,使用的是37毫米榴弹。
还没有列装的59式高射炮使用100毫米大口径榴弹。
这些炮弹的结构跟老毛子那边的炮弹差不多,跟小美家的截然不同。
所以,李爱国对近炸引信进行了重新设计。
如此一来,新的近炸引信结构更小,才能够加装在更多不同类型的炮弹中。
“外壳.这份工作交给我吧。”
****
傍晚,李爱国推着自行车回到四合院里。
一边走,一边思索外壳的事儿。
近炸引信的外壳需要由特殊合金制成。
他今天通过气象站联系了鞍钢、包钢、武钢等几个只要钢铁厂。
对方表示很难完成任务。
一来,钢厂没有相关的工艺,即使有了配方,也得进行多次实验,至少要两个月时间。
二来,如果要重新炼制钢材,需要浪费一个熔炉。
如果有足够时间的话,李爱国倒不介意等一阵子。
关键是李云龙和赵刚已经在边疆厉兵秣马了。
早一天造出近炸引信,就能早日给边疆队伍换装,多争取一份胜利。
这事儿有点麻烦了
“爱国,回来了您呐。”耳边响起一道声音,李爱国扭过头去。
只见刘海中左手一个铁环,右手一根钢丝,钢丝前端弯了个勾,这货正笑意盈盈的盯着他呢。
自从刘海中在晋升考试中落败,没有成为七级锻工,他跟易中海的关系就疏远了起来。
与之相反,最近几个月,刘海中隔三差五,带着二大妈到李爱国串门子。
都是一个大院里的邻居,考虑到要团结一切能够团结的人,李爱国也没有抹刘海中的面子。
“是二大爷啊,你这是”李爱国停下脚步。
刘海中举起铁环和钢丝:“爱国,这是我给红升造的铁环,你看看,这质量咋样。”
铁环是这年月小孩子经常玩的玩具,只是红升现在刚会走路,哪能玩得了这个。
李爱国正要拒绝,突然想起了什么,盯着那个铁环问道:“海中师傅,这铁环的质量有什么讲究吗?”
刘海中听到李爱国喊了他一声“海中师傅”,顿时兴奋了起来。
“爱国啊,你不知道,这跟铁环我是用我们轧钢厂里的kn锻造水压机锻压过的,你别看它看起来只是个普通的铁圈,至少能承重一吨的重量。”
李爱国接过铁环,手掌摩挲了下。
铁环的表面并不光滑,有许多微弱的颗粒,应该是锻造后的痕迹。
“这么说,锻压可以增强物体的强度?”
见李爱国说出“强度”两字,刘海中有些愣神了:“你还是个懂行的哈。
爱国,我们锻工凭什么成为跟钳工一样重要的工种?
就是因为经过我们锻工在处理金属的过程中,通过塑性变形,晶粒被拉长和重新排列,形成更均匀的微观结构,从而增强了金属的力学性能。能增强金属的强度、韧性、耐腐蚀性和耐磨性。”
听了这番文绉绉的话,李爱国觉得自己有点小看刘海中了。
其实仔细想想也是,这年月能够成为高级工人的,有几个是头脑简单的。
这家伙人品一般,不代表没有技术能力。
解释完,刘海中也回过神来,问道:“爱国,你是不是有什么别的想法?”
他还记得李爱国当初找他处理过炮管子的事儿。
李爱国将铁环递回去:“暂时还没确定,海中师傅,今天多谢你了。”
“害,你这孩子,太客气了,咱们都是邻居,你有什么想法,尽管告诉我,我刘海中别的本事没有,收拾金属却是一把好手。”
客气两句,李爱国转身要回家。
刘海中举了举手里的铁环:“爱国,这铁环.”
李爱国停下脚步,指了指不远处的刘光天和刘光福。
“给孩子们吧。”
刘光天:^^
刘光福:o(nn)o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