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仵作小娇娘

作者:一川雪 | 分类:古言 | 字数:17.9万

第140章 银针验毒

书名:仵作小娇娘 作者:一川雪 字数:1129 更新时间:2025-05-21 09:44:11

众人视线再度望向堂内。

女尸周身已褪去殓服,余留白色底衣。首饰等也一并摘走。

杨奎净手毕,套上罩衫,再整理妥发髻领边。

那厢徒弟早已将验尸所用器械一一用炭盆过火。

因尸身如常不显腐败,他快速省略琐细。鹰钩鼻未填塞麻油纸摅,喉口也未使姜片压舌。

待其准备妥当,他方才踱步至前。

可杨奎却没有急着动手,反而先环绕尸床静心查看,目光似狼般频繁回顾。

立于旁侧的沈眉难掩猎奇之心,悄然挪动数步。

此前碍于身份,又恐露出破绽,她都尽量躲藏在义庄。这会儿还是头一回瞧古代同行验尸,故表面稳如泰山,内里跃跃欲试。

虽说她打心眼鄙夷杨仵作,但不得不承认,对方并非完全无可取之处。

至少目前看来验尸也算严谨,倒没有走马观花,敷衍了事。都道“察乎微,解于细”,此言用以仵作行尤为贴切。

北宋不比现世,法医先进科技受困时代壁垒。

脱离专业解剖室,DNA检测,血迹分析仪等高端设备,若放过一点点蛛丝马迹,就可能造成错误判断。

反观杨仵作此番举动,便甚是精准。

其一,仵作初次接触陌生尸骸,无法知晓除开正常腐臭外,身体各处是否残留异味。类似酒精、毒气,或其他挥发性物质,便会遗漏重要线索。

如无必要,验尸时必保持五感通畅。

其二,死者遗体绝非一成不变。伴随尸解过程不断进行,很多原本存在的线索会逐渐丢失。比如尸斑尸僵消除,浅显的皮外伤隐形等。

所以仵作既不能像没头苍蝇乱窜,也不能死守法则按部就班,得端详分清主次才动手。

沈眉腹诽完,就听得尖锐男声乍起。

“死者女,年约二八,体表无明显伤痕。”杨仵作边唱报,边谨慎地双手逐寸按压头颅,寻觅发间隐藏裂口。

身后徒弟忙持笔抄写。

他再次确认尸体情况后,接着说道,“僵直状态已消失,肢体下方遗留浅红斑,这是……”

杨奎径直愣了半刻,将指节凑近鼻翼摩搓。

这突地戛然而止,吊足众人胃口。

“可是有何发现?”县太爷此刻哪还顾及官仪,焦急得如同热锅蚂蚁,说着就要扑去查看,亏得师爷及时上前阻拦。

“无妨,原是香料罢!”

他接过递来的白布,擦拭干净双手。

怪不得从刚一开始碰触,便隐约闻到有种气味,说不清道不明,可又绝不同于堂内分布的筒香。

早听闻富贵人家讲究,有如香料等奇货,平日除开庖厨食用,亦可药服养生,甚至涂抹到新死之人全身,用作驱臭防腐。

体表检验遍,尚无异常发现。想到桃庄老爷曾谈及小妾被毒害而亡,杨奎将注意力转移到此。

他从箱盒里取出一根银针,缓慢刺入女尸喉部,放置片刻后,再徐徐提起。

银针变黑,有毒!

“诸位都亲眼见证,死者确因中毒毙命,赵老爷所言非虚。”

说完杨奎便命徒弟清理针尖,以便日后使用。

“如此银针验毒,难怪酿成冤假错案!”

一道清朗女声平地惊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