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凌乱
作者:旧南山 | 分类:古言 | 字数:38.5万
本书由华夏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65章 公良南
“既然是苏姑娘所求,我一定尽心竭力。”公良南听完苏婉的诉求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下来。
苏婉有一瞬的感激,眼前的这个人因为和叶苏的交情,可以毫不犹豫就答应帮助她。
“多谢公良公子。”苏婉发内心的感谢,她原以为会费些波折公良南才会答应她,没想到这么爽快。
“不必。”公良南回答,“苏姑娘你怎么了?”
“你以前可是直接叫我南兄的,如今怎么如此的客气?”公良南有些不习惯苏婉对他如此的客气。
在临安的时候他觉得是碍于在别的地方,周围都是她所认识和熟悉人,也许是叶苏怕外人觉得她和他之间有什么才刻意的保持距离。
后来在回京都的路上,苏婉也是和他刻意的保持距离,这让他有些奇怪。
“人不能永远的这么没规矩。”苏婉笑笑,她不知道该如何回应公良南,怎么回答,告诉她她不是他所认识的苏婉吗?没人会相信的。
“是南唐突了。”公良南作揖,“姑娘是该与我保持些距离。”
他这样的人,在京都这些权贵的眼中,不过是供人取乐的存在,哪怕他勤于吹箫的技艺,得官家赞赏,却也不过是一个虚名罢了,那些人,还是自骨子里就看不起他。
如今苏婉如此疏离,他也是理解的,只是他一时间接受不了这样的落差感。
“公良公子,我不是这个意思。”
见公良南的眼里有些受伤,苏婉忙解释,她刚刚的话脱口而出,并没有别的意思,只是在她的潜意识告诉她,她应该对每个人都以礼相待。
更何况她和公良南其实也不算真正意义上的结交,就像她和沈自深那样。
这一切都和现在的苏婉无关,这一切都是叶苏的交际,而真正的苏婉于他们来说,不过就是个陌生人。
不知怎的,苏婉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想到沈自深,也不知道他和轻雪如何了,他们两个一定会幸福的生活下去吧,
“这是我自小以来的教养,对人对事都应该有分寸。”苏婉说话淡淡的,语气没有任何的变化,“我也不是对公良公子你有什么偏见。”
苏婉生怕公良南误会什么,因为她知道公良南的内心有多么的脆弱,遇见叶苏之前的公良南老是觉得人们看他都有偏见,在这满是权贵的京都也确实如此。
无论他对各种乐器的造诣有多高,只是因为他的母亲出身秦楼楚馆,就连带着也瞧不起他,人们看见的不是他的技艺而是他的出身。
可是叶苏不一样,叶苏能看的见他身上的闪光点,叶苏告诉他,人生来就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英雄不问出处,不管他出身为何,他在乐器上的造诣足以称得上是大家。
这才让他无视掉那些流言蜚语,专研于自己擅长的东西,最后得到官家的赞赏,名扬京都城,成为各个达官贵人府上的座上宾。
“只是我离开京都后经历了许多,所以才会变得如此,和公良公子无关。”苏婉继续解释。
“噗呲”见苏婉如此认真的给他解释,公良南忍不住笑了出来,他还没见过苏婉如此的一本正经过,“你从前不会如此的,你只会说让我自己死一边去。”
公良南还憋着笑,一脸看戏的表情看着苏婉,“我逗你玩的,你还当真了。”
苏婉见此也没说什么,只又说了些感谢他的话。又想起那对祖孙来,于是开口询问:“丫丫她们现在怎么样。”
“放心吧,她们在我这里过得很好,那云奶奶还能扫扫我的院子,那丫头嘛,如今桃枝正好需要个侍琴的丫头,虽然年纪小了些,等过两年也是能用的。”公良南回答。
“那我就放心了。”苏婉点头,显然她对着这个结果很满意。
在公良南这里,至少她们能够吃饱穿暖,还能用劳动去换取报酬,至少比以前在街上流浪乞讨风餐露宿的好。
“那就拜托公良公子了。”苏婉拱手,又从怀里掏出一些银钱来,“麻烦公良公子将这个交给丫丫的祖母,这是我的一点心意。”
虽然不是很多,但是也能让她们改善一下生活。
“那我就收下了。”公良南也不推辞,伸手接过苏婉递过去的银钱,虽然他并不缺钱,但这是个丫丫和她祖母的,他也没理由推辞。
“那我的事就拜托公良公子了。”
说着,苏婉又朝公良南行礼,“拜托了。”
“苏姑娘放心,你的事我一定办好。”公良南拍着胸脯向苏婉保证。
苏婉被公良南逗笑了,他不嫌麻烦的一次又一次的向她保证的样子真的好好笑,她似乎从没见过公良南如此一本正经的样子。
“苏姑娘既然来了,不如就听一听桃枝的琴吧。”
公良南向苏婉指了指正在小亭子里练琴的桃枝,苏婉听得出来,桃枝的技艺又精进了。
“我也有段时间没有听过桃枝的琴了。”苏婉如是说。
在来京都的时候,一路的舟车劳顿,实在是无聊的紧,还好有桃枝的琴音,为他们的旅途增添了几分乐趣,让他们这一路显得没那么无聊。
自从上次在京都外分开之后,苏婉就没在听过桃枝的琴了,今日有机会再听到,也是亲切无比。
公良南喊人沏了茶来,又叫人布置了几盘点心,苏婉和他坐在亭子里品茗听琴起来。
天气已经渐渐的暖和起来,冬日的寒气随着春风的吹拂逐渐消失在苍茫的大地之上,小亭子边鹅黄的迎春花开的十分灿烂。
桃枝就坐在那一大片的迎春花里,轻轻抚琴,悠扬的琴声婉转动听,一曲毕,又起一曲,公良南偶尔也会打断桃枝的琴音,为她指点一二,再弹时,他满意的点点头,示意桃枝弹的极好。
“确实如瑶台姑娘所讲,桃枝真就是个弹琴的好苗子。”公良南仔细的品赏着杯中的茶水,言语之间都是对桃枝的技艺的欣赏。
苏婉不懂,她只知道公良南指点过后的桃枝所弹出来的琴音确实比之前更加月儿动听。桃枝是个有天赋的姑娘,差一点就要埋没在春芳楼那种烟花柳巷之地了。
苏婉有些庆幸,桃枝离开了春芳楼,没有成为下一个云杏,她也不会成为下一个云杏,她不认命,她会自己给自己寻找出路。
她和云杏不同,她自始至终都不会沉溺于春芳楼的花天酒地,哪怕她在春芳楼将会在上元之夜一夜成名,就如同现在春芳楼的那个“桃枝”一样,一出山就成为了名动江南的名妓。
她志不在此,她从小就在艺馆学艺,她醉心于琴艺,哪里就甘心在春芳楼消磨自己的一生。她通过自救,成功的逃离了那个地方,寻找到了自己的天地。
苏婉敬佩桃枝这样的女子,她改变不了自己的出身,却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成功的成为了公良南的徒弟,以后说不定会成为名动京都的琴艺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