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重生:我的一生不再留遗憾

作者:磨墨十年 | 分类:都市 | 字数:70.6万

第219章 李长江的汇报材料

书名:重生:我的一生不再留遗憾 作者:磨墨十年 字数:2390 更新时间:2025-05-24 09:45:56

李长江的汇报材料是两天前交上去的。

内容自然是按照韩楚风的谈话内容整理出来的。

甚至,为了避免遗漏和理解偏差。

这份材料写完后,李长江还专门去一趟马家沟,又让韩楚风看了一遍。

韩楚风提出了几点修改意见。

修改完,李长江就迫不及待地上报了县府办公室。

第一个看到这份报告的是县府办公室主任赵相保。

他一下就被报告中的真知灼见给惊呆了。

尤其是“固有思想”、“优化产业结构”、“要想富,先修路”、“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等等。

这样的词语和短句,犹如醍醐灌顶一般。

通篇材料可谓是高瞻远瞩,对古原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绝对的战略指导价值。

赵相保敏锐地觉察到,这份报告足以改变古原未来的经济发展。

不简单呐!

于是,赵相保直接将这份材料,放在了众多材料的最上面。

以便领导在批阅文件时,不会漏掉。

县府领导每天都有很多文件要批阅。

像这种下级写给上级的汇报性材料,领导多半是没时间看的。

即便偶尔看了,也是走马观花,胡乱一看。

根本不会静下心来认真思考。

所以,这种材料被漏掉,或者压住不批,这样的事情简直在正常不过了。

意识到这份材料的珍贵,无论是于公,还是于私,赵相保都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于公。

这份材料足以为古原的发展带来新思路,彻底改变古原的贫困局面也未可知。

于私。

材料的署名是李长江,这个名字他从韩楚风那里听说过。

李长江对韩楚风有恩,赵相保自然不想让对方的一番心血白费。

赵相保是写材料出身的,知道写出这样一份报告,需要倾注多少心血。

于情于理,他都希望这份材料被领导看到。

于是,赵相保利用自身便利,把这份材料放在了最显眼的位置。

果然,这份材料很快交到了何荣光的手中。

何荣光看过材料后,激动地直拍桌子。

他看了一遍又一遍。

爱不试卷。

叹为观止。

最后,他直接大笔一挥:

“针对该文件,立马组织研讨会。同时,请李长江同志列席研讨会。”

最后,他署上了自己的大名。

……

李长江接到通知的时候,正准备下班。

这下,他直接连家也不回了,从基建局的食堂买了一个馒头,然后一边吃一边赶到了县府大院。

“李长江同志到会场了没有?”

何荣光慷慨激昂地发表完开场白,便在人群中寻找李长江的身影。

“何长官,我到了。”

李长江立马起身示意。

“嗯,好,长江同志,你的汇报材料,写得好呀!”

“长官过奖了!”李长江面露惭愧。

“不!一点也不过奖!”何荣光一脸郑重,“长江同志,这不是我的个人意见。我们县府领导班子已经认真研读过你的报告了。说你写得好,这是我们集体讨论后,得出的一致性结论。你不要谦虚嘛!”

李长江感觉更加惭愧了。

报告是他写的不假。

可报告的思想精髓并不是他的。

那全是韩楚风的。

他只是个文字搬运工而已。

呃~

此刻,李长江直接语塞了。

可是,为了这个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他并不能把幕后人说出来。

这是韩楚风一再告诫他的。

按照韩楚风的意思,想要县府大佬们推行这套计划,就不能让他们知道这是出自他之手。

李长江起初并不理解。

毕竟他刚走上领导岗位,属于初涉官场。

他以为韩楚风是为了巩固他的领导地位,故意要将功劳安在他李长江的头上。

但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他终于领悟了韩楚风的深意。

也因此,他对韩楚风愈加敬重。

韩楚风对于官场的理解,也已经鞭策入里了。

想想也是。

这些县府大老爷们,如果知道这样一份战略计划是出自一个农民,他们会怎么想他们自己?

他们又会对这个战略计划采取什么样的反应呢?

一个农民提出来的东西被他们追捧,甚至推行,他们要顶着多大的舆论压力?

古原若因此发达起来了,什么都好说。

后人自会恭维他们。

说他们是慧眼识珠,不拘一格。

而结果若不让人满意呢?

古原若不能摘掉贫困帽呢?

那他们就该挨骂了。

一定会有人说他们迂腐可笑,说他们目不识丁。

竟然会相信一个农民的鬼话。

那样一来,他们终将被人所唾弃。

沦为古原历史上不可磨灭的笑柄。

这些大佬们整天机关算尽,如果知道了真相,怎会不好好掂量一下后果呢?

毕竟,不是每个领导都有担当精神。

然而,如果这个战略是身为干部的李长江提出来的就不一样了。

李长江至少是古原官场中的一员,属于他们的一分子。

荣辱与共。

说到底,李长江是他们这些县府领导培养出来的干部。

只有这样这些人才不会有顾虑。

必须有个官场人物站出来,充当韩楚风的障眼法。

眼下,李长江只能退而求其次,听从韩楚风的建议,暂且把功劳独揽了。

“长江同志,你先说说,如果咱们县按照你的这个战略方针发展,东、西、南、北,四个不同的方位,代表四个不同的产业方向,我们应该从哪个方向先下手?”

这个正是他请教过韩楚风的问题。

所以,李长江异常沉着地说道:

“应该从北面平原地带先着手!”

何荣光谦虚地问道:

“长江同志,你为什么认为是北面,而为什么不是东面、南面,或者西面呢?对于这个问题,你有什么依据吗?”

李长江顿了顿,回想了一下韩楚风回答这个问题时的情形。

略作思考,他说道:

“我的依据有两点。

“第一点,北面平原地带是以农业为发展方向的,虽然古原的种植基础比其他地区薄弱,但并不是一点基础没有。相反,矿山、畜牧和林业等其它产业,我们并没有基础,一切要从零开始。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我们没必要一上来就去啃硬骨头。而是应该‘广积粮,缓称王’。先把农业发展起来,解决了温饱再去啃那些硬骨头。

“让最先容易富起来的北面平原先富起来,然后再去发展其它地区。这就是先富带动后富。这是我的第一点依据……”

说到这里,何荣光拍案而起,直接打断了李长江的话。

接着,他由衷地称赞道:

“好一个先富带动后富!真是太精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