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将行
作者:糖丸子的丸子 | 分类:古言 | 字数:64.9万
本书由华夏小说网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一百二十四章 城隍
小渔村整个村子都很正常,除了有一天时候。
六月燥热时节,水边的孩子是不喜欢穿鞋的,人一身的燥气集汇在经脉汇集之处的脚丫子,踩踩凉水塘,比喝上一碗冰镇绿豆汤汁还要解暑。
这天稍晚,晚霞艳艳铺满了天边,孩童们踩着啪啪溅起的水花奔走呼号:“城隍老爷来了,城隍老爷来了。”
“城隍老爷下凡普度众生了。”
“快去城隍庙,快去城隍庙瞧瞧。”
沈睿许佑德这几日看似乖乖地呆在之前农妇的那间房里,其实心思时刻提起着来打探周遭情况。这里虽说是个传闻中因为传染病而被放逐抛弃的区域,但人都是极好的。
比如那个农妇,得知他们不走了之后,欢喜地把自家那间小茅屋直接送给了这对夫妻。
但无奈,打听了几天都没打听到什么可靠有用的消息,这里人,包括孩童都一口咬死:自己身上有传染病,万不能轻易出村,跑去危害百姓。
至于什么时候开始被困在这渔村的,他们只答:“祖宗说他的祖宗老早地就在这了。”
嘿,听上去这病好像是女娲造人时候就带上的。
沈睿累死累活地跑腿打听,只打听到了这么一个消息,郁闷得差点吐血。
呐,虽然这个忧国忧民的心思是值得褒扬的。
如今听到了这阵动静极大的咋呼,沈睿切切实实一愣,“城隍老爷下凡?这是个什么理儿?”
许佑德琢磨道:“根据我朝会典,官员到任要去当即的城隍庙拜祭城隍爷,于城隍庙会请应祀神只享受祭祀。用以警醒当值官员,心怀精忠报国之心,不得动欺心瞒昧手段。”
沈睿:“你的意思是,央廷有官员调任到这来了?”
许佑德摇头:“村这一层不是中央调任的,何况这里也从来就没中央官员来过。”
沈睿偏头一想,道:“最起码的,这个小渔村里是有城隍庙的。不然依他们的说法,从祖宗的祖宗开始就在这小渔村里生活了,他们去哪儿听这城隍爷的故事?“
许佑德眼睛呼得一亮,极为兴奋地瞧着她看。
这眼神炽热,恨不得燃起一把火来烧着,因为太过热情,直把沈睿瞧的莫名其妙。
沈睿:“你这般模样是做什么?”
许佑德:“我在感叹,感叹到底地积了多少辈子的德才能碰到你这么个宝贝。”
沈睿催促:“你可说清楚点。”
许佑德:“看来你这灵光一现自己还没搞清楚?”
沈睿呐呐,抬起手搔了搔脸颊,略有点尴尬:“我还真没发现我说了个什么了不得的事儿。”
许佑德叹息一声,又笑道:“班固《两都赋序》言:‘京师修宫室,浚城隍。’祭祀城隍神的例规形成于南北朝。唐宋时城隍神信仰滋盛,宋代列为国家祀典,元代封之为佑圣王。等到我朝初年,大封天下城隍神爵位,分为王、公、侯、伯四等,岁时祭祀,分别由国王及府州县守令主之。太祖此举之意,‘以鉴察民之善恶而祸福之,俾幽明举不得幸免’。”
沈睿:“唔,这城隍老爷居然是个官。”
许佑德:“还是个大官。”
被许佑德科普了一下当代神学知识体系,沈睿心里也有点想法了:“那照这般来说,最起码的,城隍老爷也是在南北朝才开始滋生信仰的,与这帮渔民说得就很不一样了。”
只要不一样,就有人说谎,只要有人说谎,就会露出破绽。
沈睿眼神晶亮,甚至举一隅反三隅:“他们说有城隍庙,我们也跟去瞧瞧,看看这个城隍庙到底是什么年代敕造的,也能大概估摸出他们历史渊源能追溯到几何了。”
许佑德盯着她,脸上笑得热情:“看你这聪明模样,我真想扑过去亲亲你。”
沈睿心跳得厉害,直把自己的脖子都羞红了。可饶是这般,嘴上却还不肯饶人,凶神恶煞地呲牙咧嘴:“你敢。”
许佑德连连陪笑:“不敢,不敢,咱们赶紧地过去瞧瞧吧。”
这么一场骚动,直把合村都给惊动了,一共就十几户人家,几乎全跑了来,百来人齐齐地朝南边走去。
那好心的农妇看到了沈睿和许佑德,开心地直打招呼:“哎呀,你们小夫妻也来了呀。”
沈睿笑道:“是呀,听到热闹就赶来瞧了。”
农妇:“是呢,城隍老爷每隔十来天就显一次灵,带来一大堆的米面粮油。我们这渔村虽然靠水吃水,天天捕鱼饿不死人,但到底还是要吃点主食垫垫肠胃的。”
沈睿与许佑德目光一碰,眼里都有了考量,嘴上只说道:“哦哦。”
走了一阵,沿路碰到了几个村人,都是穿着一身鱼腥味的粗布麻衣,身体健朗地朝前大跨步地走,路过沈睿和许佑德时候,都是衣服瞧着欢喜的神态模样。
渔人朴实,心眼儿没多少,眼神里不含杂质,说是欢喜,那真是恨不得凝了实质砸得活埋了你的那种欢喜。
就是厚脸皮如许佑德都有些承受不住,问道:“大娘,咱们村怎么都这般......热情?”
农妇点头:“那是,都对着你们热情。”
许佑德:“对着我们?就因为我们是新来的吗?”
农妇:“不止如此,你们要成亲啦!”
许佑德:“?”
沈睿:“???”
两人相互一瞧,又赶忙地别过脸去,心里都是风暴似得咆哮。
怎么回事,怎么他们要成亲了,他们自己不知道???
农妇看着他们两震惊得下巴都合不上的神色,忽然反应过来,赶忙地捂住嘴巴道:“该死,该死,城隍爷在上,我真该撕了这张漏风的破嘴。”
许佑德是个狠人,这种情况之下,居然还能生生地挂住自己脸上的笑意,他道:“别撕,先别撕,大娘,说清楚些。”
这说不清楚是要死人的。
沈睿在他身后,凝着目光虎视眈眈,心里头也不知琢磨着什么,也或许什么都没琢磨。
农妇道:“哎,是村里头小儿顽皮,跑去你们房里偷听你们讲话。学了好一阵模样,却什么都学不出来,最后只说了一句‘哥哥姐姐只定亲了,还没成亲’。”
许佑德干巴巴地夸奖:“小儿无赖,小儿无赖。”
农妇接着说:“后来我们几个就在想,既然入了村,便是一家人。就干脆地挑个日子,让城隍爷做个见证,直接让你们入洞房,做个实在夫妻。”
许佑德:“这,这会不会太仓促了一点。”
农妇:“不仓促不仓促,我们几个都快把洞房给你们布置好了。”
许佑德:“......”
妇人家的动手潜力当真不可估量。
沈睿见许佑德吃瘪,只好自己上了:“那个,大娘,我们两个都是诗书人家出来的,真要嫁娶的话,得按照三书六礼......”
话还没说完,就被那农妇打断了:“城隍爷就是书,城隍爷就是礼。”
沈睿:“......“
完全说不通呀。
旁边有渔人催促道:“谢小娘,你还磨磨蹭蹭落在后头做什么呢,还不赶紧地去城隍庙?得趁着城隍老爷还没到天上去的时候跪谢一番。”
农妇对着渔人道:“就来,就来。”
然后扭头,对着沈睿和许佑德催促道:“快走,快走。趁着城隍老爷还没上天,赶紧地拜谢,再祈福一阵,也好让他保佑你们新婚小夫妻。”
沈睿:“......”
许佑德:“呵呵。”
敷衍完了农妇,沈睿一拉许佑德袖子,把他拉得更凑近了一点,低声问道:“你察觉到什么没有?”
许佑德:“察觉到了,咱俩必须得成婚了。“
沈睿:“......”
她掐了他一把,一半羞一半恼地说道:“我不是说这件事,我是说他们的信仰。”
许佑德:“他们的信仰怎么滴了?”
沈睿:“几乎是对这城隍庙有一种近乎狂热的崇拜。”
许佑德点点头,却说道:“这也正常,这小渔村消息阻塞,外头讯息传不进,里头消息传不出,若是当地只有一间仅存的城隍庙,那城隍爷的信仰定会如日中天。”
这就跟垄断差不多。
为什么都信仰城隍爷呢?因为没有别的神好信了呀。
偏渔人又是靠水吃饭的,是老天赏下来的饭碗,他们也必须信奉一个申明,来表达对于上天的崇敬。
一切似乎顺理成章,但沈睿却摇头道:“不,不仅如此。”
许佑德问:“你又发现哪里不妥当了吗?”
沈睿:“在你还没醒来的时候,我问过这大娘,我问‘这是哪儿’,大娘回我‘这里是小渔村儿,是东昌府直接管着的地儿’。”
许佑德一愣,问道:“他们怎么知晓东昌府的?”
若真如他们所说,从祖宗的祖宗就开始生活在这,那怎么晓得如今朝廷的编制。
沈睿:“而且她说了,现在是由东昌府直接管着的,也就是说,还有外头消息传进这个村子的。”
许佑德身形一凛,更加认真听她说道。
沈睿:“再加上这个村子对城隍爷的信仰崇拜几乎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我在想,他们是不是依靠了这所谓的城隍老爷,来了解到村子外头世俗的情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