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三国再现:诸葛亮不是后勤部长

作者:引力红移 | 分类:历史 | 字数:67.2万

第317章 勘察地势,孔明另有图谋

书名:三国再现:诸葛亮不是后勤部长 作者:引力红移 字数:2373 更新时间:2025-05-20 09:44:40

黑夜之中。

夏侯惇不备,战马被扎马钉刺中。

跌下马来。

跟在夏侯惇身后的十数骑,同样中招,纷纷落马。

李严则回过头来,下马之后,趟地前行,奔着夏侯惇而来。

夏侯惇还想一战。

可夏侯惇的浑身上下,多处被扎马钉刺伤,双脚无法站立,双手也无法持刀。

根本无力反抗。

很快,夏侯惇便被李严所擒,被捆了一个结结实实。

李严抽调一队骑兵,押着夏侯惇回去交差。

李严自己则率军继续沿路等待,截杀后边的魏军骑兵。

……

没过多久,被夏侯惇甩在后边的魏军骑兵,陆续赶到。

可他们面对的,是与夏侯惇同样的遭遇。

冲在最前的战马,被扎马钉刺中,惨嘶着跪倒在地,将背上的骑兵狠狠甩出。

后方的骑兵收势不及,撞上前方倒地的战马,又是一个人仰马翻。

混乱如瘟疫般,在魏军之中蔓延。

李严见状,又令手下士兵们,发射箭矢。

黑夜中,失去主将的魏军,毫无抵抗之力。

受惊战马的嘶鸣声,倒地骑兵的惨叫声。

此起彼伏。

……

落在最后的魏军,发现前边大乱,急忙停下来,掉头逃窜。

可当他们后退之时,斜后方一队汉军杀出。

为首大将,手举大刀,逢人便砍。

正是关羽。

逃过扎马钉暗算的魏军,终究没能幸免。

在李严和关羽的前后夹击之下,魏军被杀的被杀,被俘的被俘。

余下的士兵,也很快溃逃殆尽。

此役汉军大胜。

……

另一边。

前来救援的李典,行至半路,迎面碰到张飞在阻拦。

张飞哇呀呀地怪叫一声,挺矛直刺李典。

见到张飞。

李典知道自己不是对手。

但是为救夏侯惇,李典也只能冲上前来,伺机而动。

勉强招架几个回合后,李典的身后,泛起火光。

李典心中,大叫不好。

身后火光的方向,正是魏军大寨的方向。

向前,冲不破张飞的阻拦。

向后,大寨被袭,形势危急。

滑头的李典,眼睛一转,虚刺一枪,转身向一旁的小路而走。

见李典逃跑,张飞不肯轻易地放过他,张飞在后边一路追杀,一连追出十余里。

好在李典命不该绝,夜色里,从张飞手下逃得一条性命。

……

就这样。

冒险深入敌境的各支汉军,都取得胜利。

李严更是运气爆棚,擒获轻敌冒进的敌军都督。

夏侯惇被押回来后。

汉军诸将见了,都大呼惊喜。

魏延更是笑着说。

“曹休识破假扮的之人,我正发愁,这下好了,换一个真的给他!”

庞统也是放声大笑,让魏延立即把真的夏侯惇,带到曹休的大寨之前。

于是,就有了之前的那一幕。

……

这一战。

因为庞统,精心谋划。

也因为关羽等将,敢于冒险。

再加上好运气。

汉军一夜之间,歼灭魏军主力,十余万众。

魏军都督夏侯惇被俘,大将曹休身死。

李典和乐进见势头不妙,择路而逃,奔向宛城。

庞统带领汉军,追击李典和乐进,也很快推进至宛城城下。

强攻之下,宛城不久陷落。

李典和乐进带着残存的魏军,且战且退。

汉军则一路前行,少有阻拦。

东路汉军。

形势大好。

……

东路的捷报传至孔明军中。

军中诸将,全都焦急起来。

诸将纷纷向孔明进言,意在速战。

而孔明不为所动,依然与魏军相互试探,并不决战。

孔明的心思,更多的放在,对地形的勘察之上。

孔明给姜维下达一个任务,让他在周边的山地之中,找一处适宜火攻的埋伏之地。

熟读兵法的姜维,很快找到一处,请孔明去一探究竟。

……

姜维所选之地,是一处山谷。

山谷两侧,是陡峭的崖壁,中间为一条山路。

山路前后狭窄,中间宽阔。

呈葫芦之状。

整个山谷,林木茂密,确实是一处适宜火攻的地形。

山谷之中,姜维问孔明。

“军师以为,此地若何?”

孔明点点头说:“此处正是兵法上,最宜火攻之地势。”

姜维闻言欣喜,以为自己顺利完成任务。

姜维问:“那军师将以此地,设火攻之计?”

孔明则笑笑说:“伯约谬矣,我军与司马懿,定然不会战于此处。”

……

孔明说完,姜维的脑子开始乱了。

姜维心想。

军师先说,这里非常适宜火攻,然后又不选择这里用计。

这岂不是前后矛盾?

原地转了一圈,姜维又思考孔明最后一句话。

最后一句话中,孔明提到了司马懿。

姜维这才明白过来,孔明不在此处用计,原因是这一战的对手,不是普通人。

司马懿熟知兵法,肯定不会轻易进入如此险地。

所以,最适宜火攻的地方,反而最不可能派上用场。

……

想清楚后,姜维拱手对孔明说。

“军师,在下已然明了,定计需因人而异,不可拘泥书本。”

孔明闻言,用羽扇轻抚姜维之背,孔明笑着说道。

“伯约,这就对了!”

姜维则又说:“军师,另有一地,定然合军师之意。”

说完,姜维带路。

孔明和姜维翻过两道高山,来到另一处山谷。

……

这一处山谷,两侧的山势,不似先前那般险要,以缓坡为主。

山谷前后,道路通畅。

谷中宽阔,都是巨石,少有草木。

谷中没有草木,那就没有燃火之物。

前后通畅,受到火攻的军队,便可以逃跑。

按道理来说,这处山谷并不适合火攻。

不过,孔明见到此处,频频点头,他认为姜维这一次是选对了。

用羽扇指了指四周,孔明说道。

“伯约试言之,此处若用火攻之计,当如何部署?”

姜维也胸有成竹,立即开始作答。

……

姜维表示。

可事先准备草木,结扎成捆,藏于两侧山上。

引敌兵入谷后,另设两军,前后截住敌军的出路。

接着将草捆从山上滚入谷底,再放火箭,放火攻杀敌军。

说白了。

就是在没有火攻条件的地方,创造出火攻条件,然后再进行火攻。

姜维讲完自己的想法,孔明点头表达认同。

答对题的姜维,这一次很是欣喜。

随后,姜维又说。

“军师,还要想一诱敌之策,引司马懿来此谷中。”

孔明则大笑着摇头。

孔明说:“差矣!差矣!不是我军在此火攻司马懿,而是司马懿在此火攻我军!”

……